close
          大國各自盤算 東亞共同體前途未卜(蔡東杰) 相較於自一九八○年代以來席捲全球各地的「新區域主義」浪潮,以及由此逐步鞏固或升級的區域整合運動,東亞不能不說是全球 版圖重構過程中「失落的最後一塊拼圖」。儘管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早在一九九○年便提出建立「東亞經濟集團」的積極倡議,但並未能凝聚共識,至於南韓總統金 大中在二○○○年「十加三高峰會」中主張建構「東亞共同體」,隨後「東亞展望小組」專家又在翌年建議將此列為東亞整合目標的做法,則不啻引發另一波討論。 為求落實此一方向,該小組繼續在二○○二年建議將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東亞投資區」與舉辦「東亞高峰會」,作為推動東亞 房屋買賣共同體的中、長程目標,由十 三個東亞國家資深官員組成的「東亞研究小組」也在二○○三年提交一份針對前述小組建議的研究評估報告,並從中挑選二十六項「可以貫徹的實際措施」與八項中 長期具體措施。最後,根據二○○四年「十加三高峰會」決議而在翌年召開的首屆「東亞高峰會」,則是顯而易見的高潮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二○○五年東亞高峰會似乎揭開邁向建構共同體序幕的同時,衝突陰霾也隨即籠罩在合作進程中:首先是主導問題,亦即東協國家擔心東北亞 的中日韓反客為主;其次是參與問題,特別是美國以及紐西蘭、澳大利亞與印度等是否扮演某種?買屋丹潀a位;最後,美國雖未獲邀請,但由於紐澳與印度加入以致模糊 了區域認同,再加上首屆高峰會確認在經濟整合目標下,由中小國家組成的東南亞國協將是現階段主導力量所在,這些都暗示了在整合過程中無可避免的爾虞我詐與 利益糾葛。尤其是中國與日本,在爭奪領導地位時更如「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一般,前者企圖以進行中的「中國-東協自貿區」為基礎,利用經濟能量來拉攏東南 亞國家,至於日本則在二○○六年提出「亞洲十六國自由貿易區」構想,希望在議題設定方面扮演更積極的倡議角色。充滿變數的東北亞權力格局 從世界各地區的整合經驗看來,能否出現「大國主導」態勢幾乎 系統傢俱是成功的不二法門,例如德法共同領導歐洲整合、美國推動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巴西與阿根廷聯手奠 定南美洲合作基礎等,都是明顯例證;這也讓中國、日本與南韓等不僅隱然成為區域發展核心所在,三國能否良性互動亦攸關著未來東亞整合的長期發展。儘管如 此,自後冷戰時期乃至新世紀初以來,中日韓三國似乎始終未能解決存在於彼此之間的潛在矛盾與衝突,無論中日的東海油田爭端、中韓歷史歸屬爭議或日韓的獨島 衝突,後續發展仍繼續餘波盪漾當中;只不過在國際環境(區域整合遲滯)與現實需求(特別是金融風暴後續發展)的雙重壓力下,三國仍透過對於建立自由貿易區 的可行性研究,逐步開始溝通協商過 商務中心程。  為進一步強加正面互動,中日韓自一九九九年起在「十加三高峰會」期間舉行非正式領袖會議,在翌年的第二次高峰會中更決定每年定期召開(唯一例外是由於日本 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以致中國在二○○五年推遲例行會議)。值得關注的是,在歷經八度高峰會互動後,中日韓決定在二○○八年首度於東協框架外 單獨召開三邊高峰會;由於三國之國內生產總值合占全亞洲四分之三,與全球經濟總量的五分之一,後續發展自然動見觀瞻。從某個角度看來,此次高峰會可說具有 極重大的象徵性意義,特別對於未來東亞區域整合路徑選擇之影響更值得深思。正如前述,東亞區域整合不僅速度迄今仍舊相當遲緩,甚至原 澎湖民宿地踏步,由中小國家 (東協)來帶領主要大國(中日韓)的方式,也有違國際權力政治常識;所以會存在此種矛盾現象的緣故,自然是因為東北亞大國始終無法折衷應對的緣故。由此看 來,如果三國能透過此一定期高峰會機制而達成權力平衡共識,那麼東南亞被迫融入由大國所帶領的整合浪潮中,或許也是可以預期的長期結果。共同體倡議之新發展及其暗示 在鳩山由紀夫於二○○九年就任日本新首相後,不僅將推動建構「東亞共同體」作為政策重點,於九月出席聯合國大會時,更正式向胡錦濤提出依歐盟模式建立東亞 共同體的想法,至於中日韓在十月中旬的三國高峰會中,亦將此作為重頭戲碼,從而不僅暗示三國對於未來作為東亞整合核心已達成 婚禮佈置某種默契,也再度掀起東相關議 題的討論熱潮,並使其很自然地成為十月底第四屆東亞高峰會中的焦點之一。  可以這麼說,由於受到二○○八年以來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再加上中國極可能在今年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實體,儘管其強大的出口能量正逐漸 引發與主要夥伴之間的貿易摩擦,但中國在東亞地區的經濟份量與影響力仍不斷上升。過去,一方面基於「睦鄰外交」基本路線,中國對於推動東亞共同體始終呈現 某種矛盾、謹慎和冷淡的審酌態度,至於中日關係在小泉純一郎首相任內的不確定性,也讓日本傾向透過擴大區域認同(例如目前東亞高峰會的十加六結構)來制約 中國;如今,日本經濟長期停滯加上政黨輪替的影響,似乎為解開 租房子僵持提供了關鍵之變數來源。更甚者,中日韓三國經貿關係的緊密化也不可忽視;以二○○八年為 例,中日貿易額超過兩千六百億美元,中韓貿易接近一千九百億,日韓貿易額也有一千億美元,此種高度互動態勢非但迫使三國重新審視彼此關係,也為東亞共同體 未來發展埋下最新的伏筆。儘管針對相關議題,中國總理溫家寶仍不斷強調堅持「東協中心」的態度,並指出共同體的形成必然是一個循序漸進而非一蹴而就的過 程,但各國逐漸將焦點集中在中國身上,也是不爭的事實。美國態度與未來東亞整合的變數  正如中國首任駐東協大使薛捍勤所言,「十加一」合作乃是未來東亞整合的基礎所在,「十加三」是實現東亞共同體此一長遠目標的主要管道,至於中日韓合作則是 東亞合 酒店經紀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在中日韓三國高峰會通過建立規模達一千兩百億美元的「區域外匯儲備計畫」,目的在協助東亞各國解決金融海嘯的挑戰, 而東協亦陸續透過與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洲與紐西蘭等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從而搭建出某種程度的區域自由貿易網路之後,此一發展趨勢也為更大範圍的東 亞整合奠定重要的基石。  值得一提的是,重要但一度被忽視的美國也開始重估其自身角色定位,並為東亞共同體發展投下另一個不確定的變數。事實上,冷戰後美國對東亞合作曾經歷了從 冷淡、漠不關心轉為重新關注的心路歷程;一方面國務卿希拉蕊在二○○九年中率領高規格代表團參加「東協區域論壇」的舉動,不啻暗示歐巴馬政府對小布希時期 東南亞政策的調整,至於美國?辦公室出租掘p「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則更具象徵意義,因為簽署此條約乃加入東亞高峰會的先?條件之一;除此之外,美國還決定向東協秘書 處派遣大使。可以這麼說,美國對東協的頻頻示好既顯示其「重返」東南亞的決心,真正動機則是希望加入東亞整合領導權的爭奪戰;雖然作為美國最重要區域盟友 的日本,已明確表態不贊同美國加入未來的東亞共同體,但作為現任霸權,東亞各國對美國的希望重返既不能不從各自利益出發來做出戰略回應,此一過程也將讓東 亞共同體的命運顯得模糊難料。(本文由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教授蔡東杰寫作,刊登在青年日報國際安全論壇專欄,2009.11.12,版7)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房屋買賣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s57osno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